> > >

        可是这兵荒马乱,开封城内尚且不太平,更不要说别的地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再想不到,于家三口能找过来!

        在于金凤拿出那封信后,铁桂花先是发怔再是茫然,再之后,就是落泪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开始只是泪珠子往下掉,再之后就是放声大哭,于金凤的娘本来是不想哭的,被带的,也哭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姐妹俩最后抱头大哭。

        哭罢,铁桂花也不做饭了,叫上了马二一起去下了趟馆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吃的,还是灌汤包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不是糊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开封,灌汤包是一天三顿都能吃。

        早上配着粥吃,粥暖胃,包子是饭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午晚上配着菜吃,一桌的菜上完,最后才是包子,这包子就成了点心。

        铁桂花点了炖猪皮点了鲤鱼点了荷叶鸡,点的于家三口糊里糊涂受宠若惊,别说过年,这辈子都没这么吃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铁桂花也没有这么吃过,她往日也是一盆水先淘了米再洗菜,澄一澄,洗了脸、脚还要再用来涮马桶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次她却像变了个人,于家三口一再说过了,她一再的点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还是马二道:“让她点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怎么行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点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太多了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点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铁桂花就点了满满的一桌子,于家三口一开始还不好意思下筷子,是铁桂花一个劲儿的催着这才吃了,而一吃,就有些刹不住车,铁桂花一家也是如此,两家人第一次吃菜吃的肚圆。

        于金凤的娘找过来,是为了圆自己娘的一个念想。

        铁桂花早先去信,也是为了自己娘的一个念想。

        姐妹俩谁也求不着谁,谁也不想着从谁那里占点什么,虽是第一次见面,却也亲的很。

        于家在两天后跟着王老爷家的车队要回去的时候,铁桂花份外不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要常来往呢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要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要走动呢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要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两姐妹说着,真心的说着,可也都知道,不是说说就成的,一百多里地也就罢了,关键是世道艰难,不说往来了,传一份信都难。

        铁桂花还好,开封有邮局,于家所在王家集虽然也有人传信,却是不定期的,什么时候县里的邮局觉得信多了,就统一的往镇子上送送。

        还不见得就往王家集上送,这个月送了李家集,下个月也许是张家集,再下个月可能会是王家集。就是这,还要看有没有打仗有没有兵变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些,两姐妹更是互相叮嘱,这时候铁桂花最遗憾的,就是自己还没有个儿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有三个孩子,但老大是姑娘,老二是姑娘,老三还是姑娘,这时候要是有个儿子,就能娶了于金凤,那不管以后是不是还通信走动,却是不会变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她没有儿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于金凤的娘是生了个儿子的,但她把姑娘嫁过来方便,要娶一个姑娘回去,却不是那么方便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要是过去,铁桂花的娘也许就嫁个女儿过去了,但经过她四姨的事情,却是不敢了,不怕别的,就怕以后生死不知。

        于家三口来的时候,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人,还是带了很多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豆腐干柿子饼,槐花蜜黑腐竹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是不想拿点硬货,但天热拿不住,也只有这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走的时候铁桂花也没法把什么灌汤包烧鸡给他们捎回去,能带的,只有糕点,绿豆糕花生糕蜜三刀驴打滚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面花生糕算是开封的特产,别的地方也有,但都不是这个味,这主要是开封的花生好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像橘生淮南一样,同样的东西,生产的地方不一样,长出来的也能不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样的做法,开封的花生糕就更有一份香甜。

        平时开封的花生糕就是花生糕,把花生砸碎了,合着糖、芝麻做的,而这个时间的花生糕就还能再加一份山楂。

        花生糕好吃,吃的多了就会觉得腻歪,甜的有些太齁了,可加上山楂,就完全不一样了,那就是甜里加了一份酸,酸酸甜甜,吃多少也不烦。

        于金凤吃荷叶鸡的时候觉得这是最好吃的,吃糖醋鲤鱼的时候觉得这比荷叶鸡还要好吃,待吃到了这个,才觉得这是世上最好吃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别管其他的多有传承多有历史多珍贵,也没有这个山楂花生糕,更对她的胃口,这对她来说,就像她姥姥念念不忘的那一个肥肉包子,是最好的了。